功法介绍

第二套第四节、一字桩

作者: 来源: 日期:2017-10-31 21:41:18 人气:5668

同前
[功法]
  随着“起势”的结束,右掌上举与正中线成角45°时,掌指向上,掌心向内向后,沿正中线下移,左手由腹部沿正中线上移(图45)。
  两掌交叉后,左掌穿过右掌继续上移,止于头部正前方;右掌下移,置于腹前,两掌心向上。同时左脚向左直线出步约65厘米。左脚尖向左正前方,右脚尖向右正前方,屈膝下蹲成为一字桩。

第二套第四节、一字桩
[换式]
  步型不变,右掌内翻下沉,掌指向上,沿正中线下移,左掌心向内,掌指向上,沿正中线上移,穿过右掌,至头正前方,翻掌向上。右掌移至腹部变仰掌(图46)。
  如此左右换式。
[收势]
  左脚内收向右脚靠拢,伸腿直立。两掌指相对,由腹部向上缓慢抬起,同时用鼻徐徐吸气,至天突穴处;翻掌向下,沿原路线下按,同时用口徐徐将气呼尽。如此连做3次。
[要领]
  两脚分开站在一条直线上,成一字形。屈膝下蹲,膝盖与脚尖平齐,大小腿夹角约110°左右。下掌距体约5厘米,上掌距额顶月10厘米。掌心稍内凹,高血压患者的上掌可稍偏于左或右。
[功理]
“一字桩”是“少林内劲一指禅”的最基本、最重要的桩架之一。
“一字桩”功法使两脚尖向左、右正前方一字分开。这个体位与两脚尖向前竟外展了90°,脚间距离较大,下蹲桩位较低,其强度是显而易见的。“一字桩”侧重锻炼沿小腿与大腿的内侧走行的足太阳脾经与足厥阴肝经。
  足太阳脾经起始于足大拇指的尖端,沿着大拇指、足内侧,经隐白、大都、太白、公孙、商丘穴过内踝前端,到达小腿内侧,沿着胫骨后面,经三阴交、漏谷、地机、阴陵泉穴上行于膝与大腿内侧,经血海、箕门、冲门穴进入腹部,入属于脾脏,联络胃腑,向上穿横膈,注入心中,与手少阴心经相接。我们沿着这条经脉的循行路线解剖部分经穴以便进行讨论。(一)隐白穴有趾骨动脉,为腓浅神经的趾背神经与趾跖侧固有神经的吻合处,(二)太白穴在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,拇外展肌中,当屈拇长肌上缘。有跖内侧动脉。布有跖内侧神经。(三)公孙穴在第一跖骨基底的前下缘,外展拇肌中。有跗内侧动脉及足背静脉网。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吻合处。(四)三阴交穴在胫骨后缘与比目鱼肌之间,深层有屈趾长肌。有大隐静脉,胫后动、静脉。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,深层后方有胫神经。(五)阴陵泉穴在胫骨后缘与腓肠肌之间,比目鱼肌起点下方。前方有大隐静脉,膝最上动脉,最深层有胫后动、静脉。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本干,最深层有胫神经。(六)血海穴在股骨内上髁上缘,股内侧肌内侧缘。有股动、静脉肌支。布有股前皮神经及股神经肌支(七)箕门穴在股骨内测缝匠肌之内侧缘,但内收长肌下端。有股动脉。布有闭孔神经及股神经。(八)冲门穴在骼前上棘内下方,腹股沟韧带中点下缘。有股壁下动脉和旋骼浅动脉。布有骼腹股沟神经。足厥阴肝经起始于足大趾的大敦穴,上行与足背,经行间穴、太冲穴至内踝前一寸处的中封穴,从内踝前方上行与小腿内侧,经蠡沟、中都穴至踝上八寸处与足太阴脾经相交,而行于其后,经膝关穴、曲泉穴上行股内侧,经阴包、足五里、阴廉、急脉穴进入阴毛部,环绕生殖器进入小腹,向上入属于肝,与肝相连络。(略)现在试就是足蹶阴肝经的下肢经穴的生理解剖加以说明。(一)大敦穴,在大趾外侧,有趾背动脉。布有趾背神经。(二)行间穴,在第一、二趾外侧,有趾背动脉,趾背侧动脉,为腓深神经的跖背神经分为趾背神经的分歧处。(三)太冲穴,在第一、二趾骨间隙中,伸拇长肌腱外缘。有足背静脉网,第一跖背侧动脉。布有腓深神经的跖背侧神经。(四)蠡沟穴,在胫骨内侧缘下三分之一处。后方为大隐静脉。布有隐神经的前支。(五)曲泉穴,在股骨的内缘,半膜肌,半腱肌止点前方,缝匠肌后缘。前方为大隐静脉,当膝最上动脉处。布有隐神经。(六)阴包穴内收长肌中点,达内收短肌,深部外侧有股动、静脉,有旋股内侧动脉浅支。分布有股前皮神经,闭孔神经前支。(七)足五里穴在内收长、短肌部,有旋股内侧动、静脉浅支。分布有生殖神经,股前皮神经及闭孔神经前支。(八)章门穴在第十一肋尖端,腹内、外斜肌及腹横肌中。有第十肋间动、静脉。稍下为第十肋间神经。
当拇外展肌、屈拇长肌、胫骨长肌、比目鱼肌、股内侧肌、内收长肌、内收短肌收缩时,上述经穴收到锻炼,促进身体健康。由“一字桩”从脚的着力点看,拇指受力最大。所以大趾上的隐白、大敦两穴受到激发而沿脾经、肝经上行,加强脾、肝两经的内气运行,而产生强脾、肝的作用。脾位于腹中,它的经脉络胃,与胃互为表里。脾具有运化、输送营养,益气、统血、主肌肉、四肢、化痰化湿等生理功能。因为脾主四肢,所以四肢的运动对脾胃有健壮的作用。肝气疏泄条达,人能气血平和,心情舒畅。

 

上一个:第二套第三节、丁字托塔
下一个:第二套第五节、童子拜佛